在以色列持续空袭伊朗核设施、双方军事对抗白热化之际,伊朗官员于6月23日证实已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。这一戏剧性转折发生在特朗普宣布"以伊已同意全面停火"的同一天,标志着持续12天的冲突进入关键节点。
冲突升级与外交博弈
自6月12日以色列发动"雄狮崛起"行动以来,其战机已摧毁伊朗多处核设施,包括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的德黑兰核研究中心。伊朗则通过导弹和无人机反击,甚至在23日对美国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动袭击,以回应美军此前对伊朗核设施的轰炸。局势升级之际,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与英法德三国外长在日内瓦展开3.5小时密谈,坚持"以色列停火是外交前提"的强硬立场,但最终选择接受美国斡旋的停火方案。值得关注的是,停火协议生效前的6月24日凌晨,德黑兰东北部区域突遭空袭,爆炸声与战机轰鸣打破停火前夕的平静。
网友热议:和平曙光还是战略喘息?
1. 网友"中东观察家",今日头条:这哪是停火,分明是给以色列喘息时间!刚宣布停火就挨炸,伊朗的妥协太窝囊了。
2. 网友"国际纵横",百度贴吧:特朗普又在玩极限施压,之前说给伊朗两周期限,现在突然促成停火,背后肯定有交易。
3. 网友"能源分析师",微博:停火对全球油价是利好,但霍尔木兹海峡的威胁还在,得看伊朗会不会真的封锁。
4. 网友"军事发烧友",抖音:以色列都炸到人家核设施了,伊朗居然接受停火?这操作看不懂,难道有什么秘密协议?
5. 网友"战略智库",百家号:伊朗接受停火是战术性退让,既能争取国际舆论支持,又能为核谈判争取筹码。
6. 网友"普通市民",腾讯新闻:不管咋样,能停火就是好事,希望别再打了,老百姓太遭罪了。
停火背后的博弈逻辑:
从地缘政治看,伊朗在军事上难以突破以色列的空中优势,经济又受制裁拖累,此时接受停火可缓解内外压力。而以色列虽宣称"接近完成作战目标",但持续空袭可能引发地区全面战争,尤其是伊朗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,将重创全球能源市场。美国则在"支持以色列"与"避免陷入中东泥潭"间寻求平衡,特朗普的停火声明既是政治筹码,也是为后续核谈判铺路。
停火协议刚宣布,德黑兰就遭空袭,这会是和平曙光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?
以色列的空袭是否意味着停火协议存在裂痕?
伊朗的妥协能否换来长期和平?
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!
啥叫股票配资呢,配资平台查询,配资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